【中国幕墙网】据媒体报道,日前包括尚德,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等
光伏产业四巨头进京请命,希望中央政府能够采取措施为光伏企业撑腰,抵御来自欧美等国反倾销诉讼的挑战。另据近期相关报道介绍,受市场环境影响,光伏企业几巨头负债率飙升(叶檀,2012/8/2),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光伏产业生产规模经过几年的积累后,较之于增长缓慢的需求能力,产能过剩已经极为明显。其实,早在上一波金融危机发生之时,温家宝总理便于2009年7月在考察东北几家
新能源企业时便已经指出“新能源企业需注意产能过剩问题”。后来,温总理还在数个场合提出过这个问题。笔者在2009年8月也曾在《人民日报》发文提醒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需量力而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8.13)。
但无奈的是,在刺激宏观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经济的巨大挑战下,光伏产业的发展仍无法摆脱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经由数轮再投资后,当前的产能无疑已经透支了未来的生产能力,也大大超过了消费所需的规模。当然,光伏产业发展至今,产能过剩和面临挑战已成事实,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日益趋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光伏产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最近一段时间里,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如何正确看待与光伏产业相关的国际环境变化。
去年11月美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率其他六家光伏制造商向美商务部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申请,随后,美政府启动“双反”调查,并在今年5月做出初裁,判定“双反”成立,并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31%不等的反倾销税,随后在7月,美国风能企业又提出针对中国风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同期,上述Solarworld德国公司向欧盟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如果说美国的相关“双反”调查及裁决都还没有真正触及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的核心利益的话,那么如果欧盟接受美国企业德国公司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做出不利裁决的话,中国光伏企业无疑将遭到沉重打击。可以说,这是自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扩张以来所面临的最为严峻时期,其挑战甚于本轮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那么,近期的这些国际环境变化究竟是一种长期发展趋势,还是短期政治经济政策反弹使然,抑或是金融危机深化波及新能源产业的表现?其深层次原因何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判断和估计光伏等新能源企业的国际环境变化,不至于高估或低估其影响。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应明确中国
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及出口对于欧美的意义何在。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