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用设备制造业
我省作为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要大力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要提高石化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开发能力,从目前的以容器类和专用部件为主向成套化发展,围绕省内石化项目,努力提高配套能力。要采取外引内联、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重点发展我省石化产业急需的炼油装备、乙烯装备等产品门类。
发展大注射量、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各类塑料注射成型机,主要有高速精密直压注塑机、比例变量泵塑料注射成型机和连杆式大型注塑机、大型高精度闭环射胶注塑机、电动注塑机、五层共挤(旋转牵引)下吹水冷式吹膜机、双工位、双层共挤、四模腔全自动吹瓶机和五层共挤双工位吹瓶机等。
大力发展模具制造业。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采用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提高模具寿命和质量。要重视塑料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节省原材料和节约能源。
大力发展环保专用设备,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形成经济规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品系列化。以垃圾焚烧成套设备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炉排式焚烧炉,淘汰流化床焚烧炉,研制生产烟气净化系统、余热回收设备和发电设备,完善成套设备。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发酵、屠宰加工、造纸废水等领域)、表面处理废水废液及有色金属采矿冶金废水处理设备、废水深度处理净化消毒设备,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等产品。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制造等方式,加快发展2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备,提高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管理水平。
发展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和建筑工程用机械。重点发展3200吨以上的大吨位自动压砖机,进一步提高窑炉、磨边机、抛光机等产品的技术性能,保持我省陶瓷机械在国内的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继续发展大型中空成型机、管材管件成套挤出机组、玻璃加工机械、水泥制品机械等特色产品,提升技术档次。发展城市地铁、地下通道、管线等基础设施工程用的盾构机及其他施工机械。
进一步提升食品机械等优势特色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啤酒灌装及软包装生产线、方便食品生产成套设备、制药设备等的新一代产品。
提高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质量,加快开发生产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联合收割机。重点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工厂化育秧和栽植机械、喷灌、滴灌机械、新式植保机械、谷物烘干机械,以及各种果蔬农副产品生产、保鲜、深加工设施装备。继续发展机械化养猪设备、水产养殖机械。
着力改变我省纺织机械制造业的落后面貌,为我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供装备支撑。要采取外引内联、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围绕纺织服装产业纤维技术、纺纱技术、织造技术、染整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的提高,重点发展化纤机械、棉纺织机械、印染与后整理机械、针织机械和非织造布机械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促进我省纺织产业的升级。在满足庞大的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专用设备。整机装联专用设备重点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需求量较大的表面贴装生产线设备,主要有全自动贴装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氮气保护再流焊机、表面贴装电路板全智能视觉检查设备。元器件专用设备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专用设备。测试设备重点发展气候环境模拟和可靠性试验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电子测试仪器。
大力发展环保专用设备,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形成经济规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品系列化。以垃圾焚烧成套设备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炉排式焚烧炉,淘汰流化床焚烧炉,研制生产烟气净化系统、余热回收设备和发电设备,完善成套设备。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发酵、屠宰加工、造纸废水等领域)、表面处理废水废液及有色金属采矿冶金废水处理设备、废水深度处理净化消毒设备,以及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等产品。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制造等方式,加快发展2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备,提高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管理水平。
发展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和建筑工程用机械。重点发展3200吨以上的大吨位自动压砖机,进一步提高窑炉、磨边机、抛光机等产品的技术性能,保持我省陶瓷机械在国内的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继续发展大型中空成型机、管材管件成套挤出机组、玻璃加工机械、水泥制品机械等特色产品,提升技术档次。发展城市地铁、地下通道、管线等基础设施工程用的盾构机及其他施工机械。
进一步提升食品机械等优势特色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啤酒灌装及软包装生产线、方便食品生产成套设备、制药设备等的新一代产品。
提高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质量,加快开发生产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联合收割机。重点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工厂化育秧和栽植机械、喷灌、滴灌机械、新式植保机械、谷物烘干机械,以及各种果蔬农副产品生产、保鲜、深加工设施装备。继续发展机械化养猪设备、水产养殖机械。
着力改变我省纺织机械制造业的落后面貌,为我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供装备支撑。要采取外引内联、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围绕纺织服装产业纤维技术、纺纱技术、织造技术、染整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的提高,重点发展化纤机械、棉纺织机械、印染与后整理机械、针织机械和非织造布机械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促进我省纺织产业的升级。在满足庞大的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专用设备。整机装联专用设备重点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需求量较大的表面贴装生产线设备,主要有全自动贴装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氮气保护再流焊机、表面贴装电路板全智能视觉检查设备。元器件专用设备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专用设备。测试设备重点发展气候环境模拟和可靠性试验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电子测试仪器。
(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大力发展以内源经济为主的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科学测试仪器、环境保护仪器以及零部件等产品,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特别是楼宇自动化、仓储自动化仪表。发展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等。发展智能卡式预付费水表和煤气表,以及远传系统、集抄系统。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取样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
对于以"三资企业"为主、基础较好的照相机械、复印机械、打印机械、光学仪器仪表等行业,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扩大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根植性,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二、规划布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机械工业和高投入、高附加值出口机械工业,改造提高传统优势机械工业,有计划地把一些劳动密集型机械工业和产品转移到其他地区。两翼和山区市要发挥资源优势和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既有选择地承接一部分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机械工业的转移和辐射,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原有的基础发展地方特色机械工业,在产业发展上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水平。
广州、深圳、佛山作为我省发展机械装备工业的3大核心地区,带动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粤东汕、揭轻工机械工业和粤北韶关机械工业的发展。广州机械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机械工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有优势,充分利用广州的现有基础,重点在南沙开发区建设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输配电成套设备、电站设备、重型机械等门类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如高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盾构机、核电设备等。深圳重点发展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模具、电子专用设备等门类产品。佛山重点发展输配电设备、电工器材、塑料机械、陶瓷机械、模具等门类产品。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工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市要重视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汕头重点发展目前有一定基础的输配电设备、电工器材、塑料机械等门类产品。韶关作为老的机械工业基地,要抓住我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契机,利用现有的基础,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大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促进水力发电设备、农业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
第四章提升机械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依托重点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1.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依托,促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市场带动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把重大工程项目的业主负责制与政府审核协调结合起来,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对设备采购的引导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扩大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对有关装备制造企业和使用首台(套)国产装备的工程,研究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2.抓住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的机遇,积极做好引入国内外装备企业的工作。把握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把握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装备需求市场大的机遇,发挥好我省沿海沿江港口条件好的资源优势,利用好我省邻近港澳、国际合作条件好的区位优势,积极做好引资工作,不仅要引入国际装备企业,而且要借助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诚恳地引入国内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支持它们调整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中的战略布局,鼓励它们选择广东作为新的发展基地,拓展国内外市场,促使它们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重视装备制造关键研发,加强人才培养
3.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扶持与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有关的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大力扶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成套技术设计承包、制造承包和工程安装承包。鼓励企业在不具备总承包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包或配套。鼓励以技贸结合,许可证协议制造,中外合作研究、设计、制造及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项目执行单位要通过谈判或国际招标,尽量提高国内采购以及与外商合作设计、制造的比例。
4.加强人才资源建设。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育架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紧紧依靠已经形成的技术转化能力,引进和培养高级技术专家、高级工程人才和科技创新管理人才。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能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三、促进产业集群与民营经济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区域竞争优势
5.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是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方式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重点支持建设技术研发、咨询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二是优化产业链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从目前以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为主向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品牌两个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三是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四是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升级示范区,集中抓好示范区的区域品牌、产业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规模经济效应。
6.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充分依托区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找准发展空间及位置,注重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与民营经济联动发展。
四、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企业战略性重组
7.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企业集团。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作为战略性改组方向,通过工程配套、主机配件结合、横向联合、产品纵向延伸、混合兼并等途径,积极推动现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一大批产品有特色并按规模经济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
五、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8.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大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世界名牌。贯彻落实《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努力培育一批扎根本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内以及产业之间的重组,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名牌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资本运作,加快产品扩张和资本扩张的力度,推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运用名牌的影响力,建立我省的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提高区域竞争力。
9.实施质量支撑战略。把品牌与高质量产品相结合,提升产品信誉,为名牌发展创造良好的质量基础。尤其要抓好基础材料、基础加工的配套,提高机电基础件的整体水平,解决基础产品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主机水平的问题,提高基础工艺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工业可靠性、稳定性等质量问题。
六、提高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水平,增创外向型经济新优势
10.抓住当前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从主要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重点接纳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技术附加值高、资本密集度大的产品领域争取与国外企业更多的合作,在发展总量规模的同时,提升产业技术优势;在继续接纳港台地区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强接纳日本、欧美跨国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从仅仅接纳国际产业转移转变到既接纳生产转移、又争取接纳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机构的转移。争取与国外企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实现双向流动。
七、建立预警机制,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11.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引导。规范企业出口秩序,及时掌握我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出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遭受反倾销的风险。加强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他贸易壁垒情况,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正当贸易利益。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监测分析国际经济变化和进口因素对我省产业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构筑产业安全保护防线,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手段,维护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八、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1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机械工业产业升级。以产业集聚区为基地,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强和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加快信息化技术在设计、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逐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制造基础装备数字化和在网络环境基础下的企业数字化,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等技术的集成,提升企业设计、制造、管理能力。要特别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利用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或第三方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单元技术及适用的集成技术。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设备专区 】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