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设备压力箱标准开口为2×2m,采用单风机供风,通过阀门切换实现正负压力转换,最大风压可以达到5kPa。检测全部采用模拟式仪表。低压差时采用补偿式微压计,精度可以达到0.1Pa,2kPa以上高压时采用U形管差压计,分辨率为10Pa,流量检测采用热线式风速计,最大量程20m/s,位移计则为机械式百分表。
1983年至1984年,为了编制中国第一本建筑门窗物理性能检测方法标准,结合中国建筑门窗市场情况,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建筑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普测。针对建筑中普遍采用的J66、沪68空腹钢窗,32系列实腹钢窗,总计大约300樘进行了摸底检测。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门窗产品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以标准尺寸1.5×1.5m的样窗为例,气密性在6.0m3/m•h水平,水密性能在50Pa左右,抗风压性能空腹窗基本在2kPa,实腹窗在3kPa。再此基础上正式立项开展门窗三性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准编制历经3年时间,参加编制工作的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锡九、谈恒玉,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刘智龙。《建筑外窗风压变形性能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86)、《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86)和《建筑外窗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86),该三项国家标准局1986年12月27日批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中国门窗行业从此进入科学评定的轨道。
随着铝合金门窗的引进,新型建筑门窗以其新颖的外观,良好的性能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与此同时,建筑门窗的节能性能逐渐引起重视,1984年物理所黄福其博士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定装置的研制”获得1984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高锡九进行了“建筑窗户节能措施”课题的研究,物理所周景德的“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的研究”课题,获得1986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检测技术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写了GB8484-1987《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该标准于1987年12月18日发布,1988年7月1日实施。
检测设备要求采用基于稳定传热原理的标定热箱法,传热系数分级在6.4至2.0W/(m2•K)。
与此同时,建筑门窗隔声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在建筑围护隔声基础上研制了相关检测设备,编制了GB8485-1987《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至此建筑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保温、隔声五项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标准全部出台,为建筑门窗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的门窗性能检测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借助中国政府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合作项目,高锡九于1983年赴日本研修,先后在日本建筑综合试验所、日本建筑中心等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的最先进的小型幕墙动风压性能检测设备,于1986年投入使用。该设备由位于Osaka的Honda公司设计制造,全部在日本制作完成。最大可测试件3×4.5m,最大压力为10kPa,其关键技术为动态风压控制,该技术采用特殊算法,双风机供风系统,可以实现0.1秒的风压波动周期,及1Pa的控制精度,即使到现在,该项技术仍旧难以超越。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