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夹层玻璃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夹层玻璃,最早由国家
建材研究院开发成功,1957年上海耀华玻璃厂建成了第一套干法夹层玻璃机组;60年代中期,在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建成一套军用夹层玻璃机组并制造出航空
防弹玻璃;随后1977年洛阳玻璃厂率先从芬兰引进夹层玻璃
生产线。
1976年秦皇岛耀华厂军用灌浆法生产湿法夹层玻璃获得成功,1984年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汽车用和建筑用湿法夹层玻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研制出
防火夹层玻璃和装饰夹层玻璃。目前我国拥有夹层玻璃生产线200条,年生产能力为2500万平方米。生产工艺主要有使用PVB胶片的干法工艺,也有少量的湿法工艺和采用EN胶片的
真空一步法工艺。
我国夹层玻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中间膜料发展的制约。我国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材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1959年由辽宁锦州化工厂和上海振华造漆厂共同制造的PVB胶片用树脂料供给上海
塑料研究所,该研究所采用
挤压法生产PVB胶片,并于1963年生产出符合前苏联标准要求,宽度为500mm、厚度为0.5mm的成卷PVB胶片。1965年由原国家建材部、化工部共同合作,上海市化工局牵头,有树脂生产、胶片研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加,采用流延法成功地生产出宽度为1m的PVB胶片。之后我国主要有上海化工研究所、上海塑料研究所、贵州有机化工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等单位生产PVB胶片。目前,我国高档夹层玻璃用PVB胶片仍依靠进口,据统计,在2004年我国的PVB胶片的销量在5万吨以上,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销售PVB胶片的主要是美国杜邦、美国首诺和日本积水等公司,占国内销量的80%以上,国内PVB胶片的产量还不到1万吨。
三、夹层玻璃的生产方法
1、
高压釜胶片法(干法)
将有机材料胶合层嵌夹在两片玻璃之间,经加热、加压(需高压釜)而制成夹层玻璃的方法称为其高压釜胶片法,通称为胶片法(干法)。其产品统称为A类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的胶合层胶片种类很多,如聚甲基丙酸树脂、赛纶、有机硫
橡胶、聚氨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等等。最早采用赛璐珞,后来又使用赛纶,但赛璐珞和赛纶作胶合层的夹层玻璃,使用久了便发生
老化引起分层,严重地降低可见度。最初代替赛璐珞、赛纶的是醋酸乙烯脂
聚合物和丙烯酸盐,之后,采用片状的聚乙烯醇丁醛(即PVB膜或PVB胶片)。目前,使用高压釜胶片法生产夹层玻璃的生产线其胶合层大都采用PVB胶片。PVB胶片是上世纪30年代发明的,它与
平板玻璃有很好的
粘结力;其
透光率可达90%以上,折光系数几乎和玻璃相同;并有良好的
耐热性、耐寒性、
抗冲击性、
弹性、耐湿性和抗老化性能。
高压釜胶片法生产夹层玻璃的工艺大致是:将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可以是平玻璃、
热弯玻璃或
热弯曲面玻璃)进行合片(去处四周多余的胶片),在玻璃的边缘套上抽真空用的橡胶套,然后送到
预压预热室,接通真空管抽去玻璃与胶片间的空气,与此同时进行加热以提高抽真空效果。当橡胶套内处于真空时,大气压力使玻璃与胶片初步胶合。将预压预热后的半成品装入蒸压车,并推入高压釜按工艺制度进行加热加压,使玻璃与胶片完全胶合。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