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的发展的历史就也是争论、改进、发展的历史。玻璃幕墙的大量发展,恰恰表明其确实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某种需求。甚至可以说,开放透明的玻璃幕墙是为城市而生。虚的透明外立面,实的不透明墙。千百年来,建筑师们就在这“虚”“实”对比中作文章,只是透明外立面日渐增大。从这个角度,建筑师柯布西埃说:“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就是为虚的透明外立面而斗争的历史”。 玻璃幕墙的
热工性能在国外争论也很激烈,从某种意义来讲:玻璃幕墙的历史就是在争论中、不断改进热工性能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在1919—1922年间,建筑师米斯提出了
全玻璃幕墙的
高层建筑方案。他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以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它映现出周围景色,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个玻璃幕墙的设想,成为他的名言“少即是多”的最贴切的注脚。
米斯的方案,完全是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提出的,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采用当时仅有传热系数为6.3W/m2.K的玻璃来做大型的全透明玻璃幕墙建筑,冬冷与夏热将是难以承受的负担,然而,米斯还是念念不忘要用全玻璃幕墙来创造出新建筑形式。他热情为美国拉达斯第的女医生设计一幢全玻璃幕墙的“范斯思”住宅,这虽然远不是他设想的,那样大型的全玻璃幕墙摩天楼,但毕竟是按照他的艺术构思,造出一幢住人的“水晶宫”,不幸的“水晶宫”的女主人,被生活的不便与严寒酷暑折磨所激怒,对米斯提出了控告。米斯是把建筑艺术看得重于一切的人,这个打击并没有减弱他创作全玻璃幕墙的热情。1955年,他又为伊利诺工学院设计了面积更大的玻璃幕墙的建筑专业教室,片面强调建筑艺术而忽视建筑功能再一次受到了实践的遣责。米斯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在1958与约翰逊合作,设计了38层玻璃幕墙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这栋大厦采用了50年代的新产品-染色玻璃,(染色玻璃是在玻璃中加进不同的矿物原料,而呈现出蓝灰色、古铜色、蓝绿色、琥珀色。)染色玻璃幕墙与透明玻璃的幕墙相比,在夏季可以避免阳光的曝晒,节约制冷费,还可避免恼人的眩光。西格拉姆大厦的染色玻璃幕墙,虽然还没有达到米斯所设想的高反射全玻璃幕墙的境地,但它新颖的造型与较为适用的功能,避免阳光的曝晒,节约制冷费,还可避免恼人的眩光,使西格拉姆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建筑。1971年建成的60层高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镀膜玻璃幕墙,是由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一幢完全体现了米斯的设想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它以极简洁的造型,极纯净地反映周围景色而轰动了整个美洲和欧洲。
米斯和其它建筑师(例如沙里宁、贝聿铭、福斯特等)的艺术追求促进了玻璃行业对减低玻璃传热系数的研究,促进了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和断热型材的诞生和发展,使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的不断改进,促使玻璃幕墙不断发展和推广。国外建筑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并没有叫停或封杀玻璃幕墙,巳建成近1亿平方米玻璃幕墙的中国,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难道不能进一步改善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反而有一些建筑师和所谓专家要‘叫停和封杀玻璃幕墙’?!我国建筑幕墙质量工程达不到建筑节能的要求,是中国不会设计节能幕墙吗?是中国就没有好的节能幕墙产品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近几年,中国的门窗、幕墙行业每年都要派出几千人次,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幕墙技术。企业花了上百亿元人民币进口国外的加工设备,而大部分设备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我们行业推广断热铝合金门窗技术花了十年时间,到现在节能铝合金门窗的使用率不足百分之五。我国购买一套LOW-E玻璃生产线,花费近两亿元,企业每年还要花费几百万的资金去向建筑设计院、开发商们推广宣传他的节能优点和好处,去推销产品。十年前我们国家就开始消化引进单元式板块幕墙技术,这种技术在国外的幕墙施工中已广泛使用,香港的中银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都是使用的这种施工技术,而我们现在的使用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双通道式幕墙技术、遮阳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更是步履艰难。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标结果更多的不是优质优价而是低价中标。上个世纪88年,我们协会召集全国的20多家幕墙企业,根据当时物价情况定出了普通玻璃幕墙基本造价1200元/每平方米,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建筑幕墙就连这个基本价格都达不到。低价格的产品当然达不到建筑节能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不是我们国家没有好的节能幕墙产品,而是没有认真地去开发和使用。不是我们幕墙企业设计不出优质的幕墙,而是建筑开发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而选取了最廉价的产品。
因此,我们呼吁,不是限制幕墙的使用,而是要限制低质量的幕墙设计和使用。
未完待续......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