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
建筑幕墙水密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
雨幕原理和等压原理的应用技术,并以
单元式幕墙和幕墙开启部分的节点设计为例,阐述幕墙防水设计的概念。
关键字:水密性 单元幕墙 雨幕原理 等压原理
一、前言
水密性一直是建筑幕墙节点设计的重要问题。经不完全的统计,在实验室中有90%幕墙样品需经修复才能通过试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解决幕墙的防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防水原理进行了研究和实验,总结出完整的防水设计理论。比较著名的是“雨幕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等压原理”。这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甚至很难理解,致使在实际应用时造成误解,给幕墙的防水设计带来不便。同样,在国外的文献中,对幕墙的防水原理也有不同的解释,通过类比、归纳分析,认为本文采用的解释可能更具实际意义,希望批评指正。
二、幕墙防水技术的发展历史
按照建筑幕墙的防水原理可以将幕墙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完全密封(Front Sealed)、收集储存(Mass or Storage)和结构化防水(雨幕原理和等压原理)。
1、完全密封阶段
这一阶段的幕墙主要以
构件式幕墙(Stick Built System)的结构形式。原理很简单,有缝的地方就采用防水
密封材料进行封堵,是被动防水阶段。我国的明框、隐框和半隐框
幕墙技术均属于这一阶段的幕墙技术。
图1完全密封阶段幕墙防水形式
2、收集储存阶段
这一阶段的幕墙面板接缝形式有所改进,主要以简单插接形式进行防水。由于认识到幕墙不可能实现完全密封,采用插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够将收集到少量的雨水或雪水储存,靠自然蒸发阻止水的进一步渗透,事实证明这种技术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防水问题。这个阶段的幕墙技术在我国几乎没有应用。
图2收集储存阶段幕墙防水形式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