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一度曾淡出墙体
保温市场
外墙内保温系统又重新回归,看准了中国
建筑节能大市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正在加紧修订《北京市居住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未来北京市住宅的相关建筑节能标准将由现下的65%提高至75%,诸多的建筑在节能标准升级以及防火安全要求下面临改造,这为内保温系统带来了极大利好。
近日北京雅世·合金公寓、深圳华侨城栖湖别墅等诸多开发商采用外墙内保温系统,以及专为开发商提供墙体保温解决方案的德国可耐福公司推出全新高性能的外墙内保温系统即可谓是一大信号。
由淡出到归来
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有三种形式,即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及夹芯保温。随着工程应用的开展,外墙内保温鉴于墙体
传热系数高、保温
隔热效果差、占用室内面积等技术问题,2004年3月18日原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将“外墙内保温浆体材料”列入限制范围。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外墙内保温淡出市场,
外墙外保温技术一家独大。
近年来,外墙外
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事故、脱落开裂事故频发,选择安全的保温材料、提高
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迫切呼唤。
“我们经常接到开发商客户的咨询,他们希望找到一种顺应中国建筑节能及防火需要的
墙体保温材料。”可耐福中国区技术经理沙拉斯(Shailesh Koirala)告诉记者,相较于英国空腔保温的双层墙体系,中国的建筑普遍是单层墙体系,外墙(包括楼板、钢筋等)由保温材料整体包裹,由于缺乏
防火隔离带的设计措施,一旦发生火情,整个墙体快速蔓延,无一区域幸免。“这种外墙外保温的劣势恰可由外墙内保温系统来弥补。外墙内保温体系由分户墙、楼板等结构层断开,不会引发整懂楼体瞬间燃烧,可控制火势传播,大大提高了
建筑保温的防火安全性。”
鉴于此,可耐福推出了契合中国安全建筑用材需求的全新外墙内保温系统。该系统由可尼欧板(Kneoboard)和可耐福贴面系统组成,它采用了巴斯夫研制的聚苯乙烯
保温板作为
保温层,能大大降低传统保温板的
导热系数,并解决传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占用昂贵的室内使用面积、周边易产生冷
热桥使得边缘部位出现湿泽或发霉、内部装修时容易遭破坏、内表面开裂等技术难题。
“使用可耐福可尼欧板既不影响现有的外立面,也不占用太多的内部实用空间,同时能够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在中国,这种石膏复合保温板已经在上海德国中心的创新馆里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验证。”沙拉斯如是说。
除了市场的认可,国家有关部门及设计院对于外墙内保温系统也由过去的否定转变为接受认可。
据悉,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外墙内保温板规程》,这既为中国的墙体保温市场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也为一度低靡的内保温行业带来了转机。
瞄准既有建筑节能市场
据沙拉斯介绍,中国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让外墙内保温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尤其在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既有建筑物,需要改造以便满足新的节能标准,外墙内保温是一种方便又经济的解决方法,不会影响现有的外立面。”他坦言,在德国要求节能标准达到80%以上的情况下,其既有建筑改造几乎全部使用内保温。下一步北京甚至中国部分地区要求达到75%的节能标准,外保温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劣势就会凸显。
按照目前65%的节能标准,墙体保温的K值(
热传导系数)需要在0.6以下,若节能标准提高至75%,其K值则大约需要降低至0.3以下,换算到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厚度则比现在增加1倍。重量的增加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坠落,导致安全隐患,尤其是贴面砖的
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风压或地震
荷载作用下有高空掉落的风险。
与此同时,整个外立面保温层、装饰层的改造费用亦大幅提高。
“采用外墙内保温进行既有建筑改造,不仅可以解决安全性问题,其经济成本也可节省30%。”沙拉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50平方米使用面积的住宅为例,节能改造时只需要对靠近外墙的30米长度的墙体增加10公分(0.1米)厚度的内保温板,其占用的室内面积只有0.3平方米,不仅对空间使用影响甚微,更大大节省了造价成本。
“随着内保温技术的升级,其在既有建筑领域大有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庆风指出,我国目前约有上百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估计至少有1/3需要进行节能改造。仅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将完成1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城镇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如此大规模的改造量为外墙内保温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钱”景。
“按每平方米改造费用100元算,仅北京今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就有高达12亿元的大市场,全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更高达1.3万亿元。”沙拉斯对于未来外墙内保温市场十分看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