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系列报道:央行总部大楼里的节能减排——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辛小光
来源:中国幕墙网收集整理 作者:* 日期:2008-8-5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投稿】【评论】
一部电梯、一座冷却塔、一处夜景照明……这些在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总行办公大楼中看似平常的设施,却对节能作用巨大。
自从节能减排工作被列入我国“十一五”计划纲要后,央行为这一国策的落实提供了重要金融服务工作,实施了对不同类型企业“有保有压”的金融政策,保障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行。而作为一个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部门,央行自身又是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呢?
就此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专访了央行节能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辛小光。
利用科技创新实践“大节能观”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部门,央行自身树立了什么样的节能观念?
辛小光:毫无疑问,“大节能观”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的“小节能观”相比,“大节能观”要求我们从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地、节水,综合电效改造,节能采购,公务用车管理,新技术、新能源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努力形成整体联动、上下一体的节能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央行是在哪些具体方面实践这一观念的?
辛小光:以我们总行的电梯来说,在总行办公大楼电梯改造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出适合总行机关使用的程序,实现再创新的目的。我们通过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对比,选定了日本三菱电梯制造的新一代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高速环保节能电梯,完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取市场化的竞争模式,不仅节约资金200多万元,而且电梯也具有“节约空间、个性设计、高速舒适、环保节能”的优势,还使电梯配置达到了国内最佳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新电梯造型老电梯改造的样板。这也是我分管节能工作以来,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推进节能工作开展,用科技手段和科技创新为节能增加技术含量原则的体现。
此外,1997年我们率先在总行进行了一系列设备技术改造:1998年建成热力分站;2000年建成中央空调冷冻站;2002年建成33号院热力分站;2003年中央空调自控系统通过专家鉴定;2004年建成水电分站;2006年6月设备运行管理中心(总站)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006年6月26日至7月28日政府机构节能测试诊断中,总行办公大楼各项能耗指标远远低于政府办公楼参考指标,中央空调系统每年节省电费40万—60万元。总行经过多年努力建成并成功运行的“设备运行管理中心”(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更从技术手段上改变了传统的测试方式,实现了在线监测,每5秒刷新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测试诊断的科技含量,为节能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推行“后评价机制”先进经验
《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你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办公室副主任,并牵头完成了《人民银行系统能耗统计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它对央行各部门、分支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总体上有何促进?
辛小光:央行分支机构多,地域分布广,原有纸质报表上报数据的方式错误率高、工作量大、效率低,严重影响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开展和节能目标的实现。“央行能耗统计系统”的开发,利用互联网将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将专业报表系统与能耗统计相结合,减少错误率,较好解决内部各种能耗数据的上报和统计困难,为央行节能工作提供了更客观的评价基础,同时也减少了纸张的浪费。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此系统的二次开发和数据分析工作,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从《人民银行系统能耗统计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到现在正在研究的节能工作后评价机制,你觉得后评价机制对开展节能工作有何推动作用?
辛小光:“温故而知新”,节能工作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只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把握节能工作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节能工作,有的放矢地推进节能工作开展。
而“后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效果和综合效益的有效方法,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采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管理、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突出强调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下,参照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每个工程项目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节能目标修正、节能因数识别、设备运行管理、物资采购控制、能源计量与审计等环节的一般方法和途径进行后评价,是可持续地推进节能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经济周刊》:后评价机制能较好地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科学的改善央行的节能工作。今后央行对节能后评价机制的探索还会有哪些?
辛小光:这个机制我们已经在央行进行了多年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对技术改造效果进行“后评价”。1997年央行机关建立了“设备运行管理中心”。经过10年建设,“设备运行管理中心”于2006年6月正式启用,实现了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记录、故障自动报警、集中管理等功能。良好的硬件设施、有效的管理制度,再加上与时俱进的节能意识,不仅提高了设备系统运行的精细化水平,也达到了节约能源、资金的目的。
二是对管理控制手段进行“后评价”。科学管理是节能工作的有效手段,而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三是对设备设施运行进行“后评价”。如为实现节能降耗,总行改进冷却塔的运行模式,在新安装空调冷却塔的运行中采用三台风机同时变频的模式,经专家鉴定此措施有效的减少了电耗,在类似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属国内首创,值得肯定和推广。
四是对各项节能指标进行“后评价”。2006年,央行对变配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对供电线路进行分类和分项,利用新设备实时监视、远程控制、制动记录等功能,在电力系统的分项计量工作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总行下一步的节能工作提供了数据统计平台。
五是对后评价工作进行“后评价”。为将节能目标落实到位,长期、有效、客观地开展节能工作,央行成功开发了人民银行能耗统计系统软件。此软件的推广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系统内各种能耗数据的登记、统计问题,使节能诊断工作真正抓准问题的症结,为下一步的节能改造奠定了基础。
根据这些实践的结果,我们会对后评价机制的一般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和精进,增强评估的准确性,最终能让节能的实际结果逼近计划目标,实现节能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自从节能减排工作被列入我国“十一五”计划纲要后,央行为这一国策的落实提供了重要金融服务工作,实施了对不同类型企业“有保有压”的金融政策,保障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行。而作为一个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部门,央行自身又是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呢?
就此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专访了央行节能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辛小光。
利用科技创新实践“大节能观”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部门,央行自身树立了什么样的节能观念?
辛小光:毫无疑问,“大节能观”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的“小节能观”相比,“大节能观”要求我们从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地、节水,综合电效改造,节能采购,公务用车管理,新技术、新能源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努力形成整体联动、上下一体的节能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央行是在哪些具体方面实践这一观念的?
辛小光:以我们总行的电梯来说,在总行办公大楼电梯改造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出适合总行机关使用的程序,实现再创新的目的。我们通过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对比,选定了日本三菱电梯制造的新一代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高速环保节能电梯,完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采取市场化的竞争模式,不仅节约资金200多万元,而且电梯也具有“节约空间、个性设计、高速舒适、环保节能”的优势,还使电梯配置达到了国内最佳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新电梯造型老电梯改造的样板。这也是我分管节能工作以来,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推进节能工作开展,用科技手段和科技创新为节能增加技术含量原则的体现。
此外,1997年我们率先在总行进行了一系列设备技术改造:1998年建成热力分站;2000年建成中央空调冷冻站;2002年建成33号院热力分站;2003年中央空调自控系统通过专家鉴定;2004年建成水电分站;2006年6月设备运行管理中心(总站)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006年6月26日至7月28日政府机构节能测试诊断中,总行办公大楼各项能耗指标远远低于政府办公楼参考指标,中央空调系统每年节省电费40万—60万元。总行经过多年努力建成并成功运行的“设备运行管理中心”(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更从技术手段上改变了传统的测试方式,实现了在线监测,每5秒刷新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测试诊断的科技含量,为节能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推行“后评价机制”先进经验
《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你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办公室副主任,并牵头完成了《人民银行系统能耗统计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它对央行各部门、分支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总体上有何促进?
辛小光:央行分支机构多,地域分布广,原有纸质报表上报数据的方式错误率高、工作量大、效率低,严重影响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开展和节能目标的实现。“央行能耗统计系统”的开发,利用互联网将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将专业报表系统与能耗统计相结合,减少错误率,较好解决内部各种能耗数据的上报和统计困难,为央行节能工作提供了更客观的评价基础,同时也减少了纸张的浪费。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此系统的二次开发和数据分析工作,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从《人民银行系统能耗统计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到现在正在研究的节能工作后评价机制,你觉得后评价机制对开展节能工作有何推动作用?
辛小光:“温故而知新”,节能工作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只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把握节能工作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节能工作,有的放矢地推进节能工作开展。
而“后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效果和综合效益的有效方法,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采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管理、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突出强调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下,参照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每个工程项目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节能目标修正、节能因数识别、设备运行管理、物资采购控制、能源计量与审计等环节的一般方法和途径进行后评价,是可持续地推进节能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经济周刊》:后评价机制能较好地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科学的改善央行的节能工作。今后央行对节能后评价机制的探索还会有哪些?
辛小光:这个机制我们已经在央行进行了多年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对技术改造效果进行“后评价”。1997年央行机关建立了“设备运行管理中心”。经过10年建设,“设备运行管理中心”于2006年6月正式启用,实现了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记录、故障自动报警、集中管理等功能。良好的硬件设施、有效的管理制度,再加上与时俱进的节能意识,不仅提高了设备系统运行的精细化水平,也达到了节约能源、资金的目的。
二是对管理控制手段进行“后评价”。科学管理是节能工作的有效手段,而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三是对设备设施运行进行“后评价”。如为实现节能降耗,总行改进冷却塔的运行模式,在新安装空调冷却塔的运行中采用三台风机同时变频的模式,经专家鉴定此措施有效的减少了电耗,在类似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属国内首创,值得肯定和推广。
四是对各项节能指标进行“后评价”。2006年,央行对变配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对供电线路进行分类和分项,利用新设备实时监视、远程控制、制动记录等功能,在电力系统的分项计量工作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总行下一步的节能工作提供了数据统计平台。
五是对后评价工作进行“后评价”。为将节能目标落实到位,长期、有效、客观地开展节能工作,央行成功开发了人民银行能耗统计系统软件。此软件的推广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系统内各种能耗数据的登记、统计问题,使节能诊断工作真正抓准问题的症结,为下一步的节能改造奠定了基础。
根据这些实践的结果,我们会对后评价机制的一般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和精进,增强评估的准确性,最终能让节能的实际结果逼近计划目标,实现节能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下一篇:施工技术安全及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成重点 |
中国幕墙网热点导读
www.alwindoor.com
相关文章
|
- 论坛热帖
- 最新产品
- 展会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