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一:下面欢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教授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的
建筑节能问题》给大家做演讲!
江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对建筑节能减排谈点我自己的意见。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有一个题目《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数据出发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谈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拿数据说话,这个是我们做事的基本。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要理解这个实际情况,要先把中国跟发达国家建筑能源消耗这个状况相比较到底是什么样的,先把这事给弄清楚了。
因为以前在社会上传的说是我们中国建筑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三倍等等。那么从这件事物的认识出发,就是说我们怎么实现建筑节能呢?我们好好想发达国家学习,他们怎么做、我们怎么做。使这两三倍的差距降低下来。然后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形成了建筑节能总的战略,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事实呢?最近这几年我们结合国外很多在这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全面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的结果、看到的现象好像跟这件事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中国建筑能源消耗,这个我指的是建筑运行能源消耗,不是
钢材、水泥的消耗,这个跟美国比农村咱们的农业消耗非常低,所以我们只看中国大中型城市建筑能源消耗跟美国来比较,人均能源消耗咱们是它的1/7到1/8,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咱们是它的40%或者是1/3,就是说它是咱们的两倍还要多。所以这个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那么这个跟欧洲,比如说经合组织西欧国家比、跟日本比也是这样的一个现象。当然他们比美国的能源消耗相对来说低,那么这样低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事呢?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研究建筑节能、搞好建筑节能、落实建筑节能节能减排里面的重大决策里面最基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现在谈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深层的原因是美国的文化跟它的消费模式,从这儿仔细描述是可以得出来的结果。因为我们文化背景、生活模式不同造成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上海、南京、武汉这一带,冬季的住宅现在也有一些
电暖气或者是
热泵空调,但是实际大规模的统计结果每平方米的房屋冬季
采暖能耗只在五度电/平方米到十度电/平方米之间。同样气侯条件下到法国的中部、南部,它的每平方米的冬季采暖能源消耗在30度到50度电/平方米之间,这个原因怎么造成呢?因为他们是24小时在房间里,都要暖和。我们的情况是,室内外温差不能那么大,上班的时候屋子没有人就关掉空调了。正是因为部分时间和空间差异就导致了可以计算、可以实验、可以调查得到同样的结果就是在6倍到8倍的能耗消耗差别之间。
那这样的一个文化状况导致这样一个能源消耗差别,结果前几年说是要抓建筑节能,比如说上海有某个小镇的项目,受到了德国大量的资助,就是要建造最好的房子。做的结果今年在一个会议上说这个小镇运行不下去了,成本太高了,老百姓承受不起了。因为这个跟欧洲标准比它的能源消耗低,跟目前中国上海的老百姓相比,能源消耗高的多,它采用24小时集中供热,刚开始觉得挺好,但是后来就难以承受了。这个是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样在北京我们也做过调查,看看老百姓家里空调到底电耗是多少?对于大量采取分体空调的,即使各个房间都装上空调,一家装上六台、五台等等,房子既有商品住宅也也有80年代的住宅,大家大致的用电是2度到2.5度的用电量。户式中央空调平均每个夏天是6度到7度电。采样中央空调,即使用了各种各样建筑节能的最好手段,但是平均每个夏天每平方米的住宅面积能源消耗费是20度电左右,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个是不同的使用模式造成的。因为有的是24小时开的,有的是有人才开的,就是说服务结果和服务模式导致了巨大的差距。
还有一个就是办公建筑,我举一些细致的案例。比如说清华大学的校园,教师楼和办公楼的能源消耗热量是每平方米冬天在0.35到0.45,用电量是每平方米不到60度电。在美国完全同样的一个气侯位置、功能跟清华大学类似的大学,他的冬天采暖也是集中供热,耗能量在1.02、0.03,是清华大学的3倍。耗电量330多度电,是清华大学的5倍之多。这个由于是运行模式的不一样,他们一天到晚都不关风机,一系列的运行模式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就导致这样巨大的差别。
那么面对这个差别怎么办呢?我们根据中国目前的资源、能源状况,这个节能减排是中国最罪重要的决策,而建筑节能也是这个里面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要做建筑节能是全社会公认的。这个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实际建筑运行消耗总的能源量给降低下来,这个是很清晰的。这个我们追寻的是什么呢?因此在这个领域两种说法:(1)我们要提高建筑运行效率。你这个
建筑能耗倒是低了,但是你那个效果太差了,服务质量太差。你要是折合到跟我同一个室内服务标准,你也变成24小时连续运行,你也变成22度,你能源消耗比我高的多,因此你那个不节能,我这个才是节能。所以从简单谈笑中出发,马上就可以推导出一个结果,就是实际能源消耗高的反而成了建筑能源的典范了,能源消耗低的反而就不合格了。这个就要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把能源消耗降下来,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目标和做法。当然说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并不是说咱们就干脆回到农村,这个就违反了人的基本生活要求,所以说在满足了人的基本舒适和健康的条件下,实实在在把能源消耗降下来。
那么这个时候马上有人说你这个东西不对,你发达国家可以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们中国现在是富起来了,中国的经济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们现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条就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但是怎么扩大消费、怎么扩大内需,这个恐怕是增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消费,比如说第三产业,而不是增大能源消耗性的产品。
那么目前国外的状况是什么呢?就是其中能源消耗占到他们国家本身总能源消耗40%左右,就是说全球目前总能源的1/4被十亿人用在建筑里面了,这个是目前的状况。现在有了新经济体,就是中国、印度、巴西等等,这个是目前飞速发展的经济体,这几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不是十亿、不是二十亿,是三十亿。如果这三十亿人起来,按照同样的模式发展不要说做工业化生产了,仅仅如果他们这30亿人提供的这个生活环境按照已经发展出来的发达国家的这个模式走,刚才说十亿人24%,这三十亿人72%,那这个就是96%,基本上把全世界目前能源消耗的总量运用完了,整个世界就一片混乱了。所以从整个地球可以提供的资源、可以提供的能源来看,也要求这30亿人的新兴经济国家不能沿着前边第一波的发达国家的道路走,如果这样走的话还没有走到那里的时候全球就会陷入危机,恐怕会比现在的金融危机还要大的多的危机。因此对于新兴的经济体来说,必须找到一条跟以往完全不一样的可持续发展的,在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实现它的经济发展、实现它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进入小康的一个新的道路,这条新的路可能也是人类未来真正摸索、真正探求的新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现在发达国家走过来来的这条路不是咱们在说,他们自己的学者也在反思这条道可能看来有问题了,就跟现在反思他们的金融体制一样,他的金融体制看着非常繁荣但是现在一下子落到底,整个陷入困境。那么能源消耗的状况、整个社会发展模式包括我们建筑的节能方式同样会有问题。
那么下面反过来说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对建筑物里面的追求,或者是说建筑节能模式,实际上要求我们盖房子的模样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盖什么样的房子呢?比如说在北京有的开发商盖高档住宅要考虑节能,把维护结构各方面搞的非常好,包括
太阳能发电都装上了。但是把阳台取消了,那家里怎么晾衣服呢?那就送一个节能烘干机,但是既使是这样,他本身的耗电量比你们家所有耗电量加起来还要多。远远比那个
太阳能广电板发出的量高的多,如果原来的生活模式就是得用电热的烘干机,就没有太阳能在阳台上晒衣服的习惯,应该说这个是非常好的项目,但是它实际的能源消耗是我们一般住宅的好几倍。
还有一点就是说比如在上海一带,如果冬天要求房间温度不能低于26度,你把
保温、密闭性做的特别好,那这个达到这个参数肯定会省下来很多。但是冬天的时候有人的时候是14度,出去也不会太冷,那要是这样的目标就不是追求房子的密闭性,反而追求的是房子的通风性,使得春秋的时候房子可以有很好的通风,那这样的话就要考虑完全不同的理念用的部件不一样,那中国到底该盖什么样的房子呢?当然不是说千篇一律都照着发达国家的模式做,如果那样做那就毁了,那种房子你想用低成本节约的方式运行都不行,这个反而都高了。因此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就是考虑我们30年之后,就是考虑中国成了世界经济第一强进入了小康以后,从我们人口、资源状况、全球资源可获得量来说恐怕中国也不能走这条路。
因此现在盖房子也要把这些情况想清楚,因为中国是13亿人口这么大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建筑节能必须走不通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的一条新道路。而所要探索的是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上去,还要在目前情况下把能源消耗降下来,这个就是一个对整个设计咨询商、企业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把这件事解决了不但把中国的事情解决了,还可以把新兴体发展国家的问题也就是了,这个对人类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最近我跟几个老师仔细了解韩国的情况,我们看看韩国的能源消耗怎么样?他们城市和农村的能源消耗差别几乎是没有了,我们现在说学习韩国的新农村建设,他是按照城市的模式走的,所以说农村的建筑也非常高,城市和农村没有什么差别,这个是韩国这20多年走过的道路。但是韩国作为一个人口小的国家,他可以走这条道路,中国作为13亿、14亿、15亿的大国这条道路走不通。也就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案例,说那个国家最后实现了经济飞跃、老百姓也满意了,最后能源消耗没有高上来,很可惜没有发现。但是中国必须要做出这个事情,要全球面前做出这个榜样,我们中国最后能实现。以前我们中国靠自己没有外国人帮助,我们把原子弹研发出来的,现在我们也能够靠自己对这事情的认识,跟各行业的配合跟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起配合起来,来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来,对人类做出新的贡献。好、谢谢大家!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