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空玻璃是继
中空玻璃之后研发的一种新型
节能玻璃,中国的专利技术通过巧妙的构思,制成了带吸气剂的真空玻璃,这一成功将使真空玻璃使用寿命达到50年的理想成为可能。”12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
门窗幕墙研讨会上,北京新立基真空
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健正教授自豪地表示。
保温瓶以来的百年梦想
唐健正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与悉尼大学物理系主任Collins教授合作,申请了5项真空玻璃国际发明专利。1995年日本“板硝子”玻璃公司取得专利使用权并于1997年投产,成为世界上首家生产真空玻璃的厂商。日本报纸曾称真空玻璃为“神奇玻璃”,认为这些专利开创了真空玻璃的新纪元,使得科学家自1893年发明保温瓶以来,窗户玻璃也能最大限度保温的梦想成真。
那么,真空玻璃有哪些特殊功能,使得它和普通玻璃、中空玻璃不同呢?
唐教授介绍说,真空玻璃基于保温瓶原理,将两片玻璃四周密封,中间间隔有0.1~0.2毫米的薄真空层。由于没有气体传热,内表面又有起保温瓶银膜作用的透明低辐射膜,因此
传热系数比较低,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据了解,真空玻璃还兼有下列优点:由于
热阻高,防结露结霜性能更好;由于间隔是真空,因而隔声性能好,解决了中空玻璃存在的内结雾结露问题、气体热导变化问题、运到高原低气压地区的胀裂问题;由于两片玻璃形成刚性联结,抗风压
强度高于同等厚度玻璃构成的中空玻璃。
中国专利破解历史难题
但是,使用寿命和安全问题始终是困扰真空玻璃发展的两个难题。
真空玻璃的真空度极易衰变,因此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工作,证明要保证真空度长期不衰变,首先要在工艺上实现350℃以上高温排气,这一点已经在工艺上用多种方法实现。其次,要确保达到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必须像显像管等电真空器件一样,在真空玻璃中放入吸气剂。由于真空玻璃在生产过程中要在大气中经过400℃以上较长时间加热,吸气剂会氧化失效。唐教授在考察了国内外诸多解决方案之后认为,虽然历史上很多专利提出把吸气剂放入真空玻璃,但是这些专利无法实施。我国专利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用“包封”和“解封”的巧妙构思制成了带吸气剂的真空玻璃。这一技术使真空玻璃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0年。
由于真空玻璃的生产需要在高温炉内把玻璃加热到450℃以上,因此
钢化玻璃和
夹层玻璃不能直接用于真空玻璃的生产。那么,由两片普通
平板玻璃原片制成的真空玻璃就不符合建筑
安全玻璃的要求,其应用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如何能使真空玻璃成为
建筑安全玻璃呢?唐健正教授和他的团队创造出了“组合真空玻璃”的方法,正好可以解决此问题。他们用真空玻璃配合其他
玻璃深加工技术组合成“夹层真空”、“真空+中空”、“自洁真空”等具有各种性能的组合真空玻璃。
形成产业化优势降低成本
真空玻璃作为新一代节能玻璃,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恒大厦、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等10多个建成项目使用。其中2005年6月29日落成的北京天恒大厦有真空
玻璃幕墙7000多平方米,真空玻璃窗2500平方米。它是世界首座全真空玻璃大厦,也是世界首座采用大面积真空玻璃幕墙的大厦。
据专家介绍,天恒大厦采用的新型环保真空玻璃幕墙具有保温、
隔热、隔声的功能,也是现代办公环境的温度控制专家。其保温、隔热性相当于370mm厚度实心黏土墙砖,是普通中空玻璃的两倍,是单片玻璃的4倍;其隔声性能达到五星级酒店静音标准,可将室内噪音有效降至45分贝以下,从而营造出超静音的办公环境。另外,真空玻璃可有效防止冬天窗户结露,使空间通透明亮,并可有效减小室内外温差,防止冬天窗边引起的“冷吹风”和“冷辐射”,使环境更加舒适。同时,真空玻璃的抗风压性能是中空玻璃的1.5倍,给人以超强的安全感。
唐教授表示,真空玻璃的成本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普及。“首先应该指出,它的材料成本和中空玻璃相近,目前主要是生产成本高于中空玻璃。其原因除了生产工艺比中空玻璃复杂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生产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和相应而来的成品率低。要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建设大规模自动化
生产线。”他透露,“大规模生产真空玻璃的产业化技术”已经列入我国
建材行业“十一五”规划的优先发展方向,自动化生产试验线正在北京加紧建设中。
对此,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凯然很有信心,“我们要把它真正形成产业化,要做真空玻璃全世界最大的产业基地,因为全世界能生产真空玻璃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我们国家,但是日本的技术是我们发明了转让过去的,目前日本生产真空玻璃的水平还是停留在真空玻璃的第一代水平。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第二代,所以从条件和技术来看,应用的领域都会更高。”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