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
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无论是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能耗量
一、从抑制需求到提高能效
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从单纯的抑制需求、“不用能即节能”,发展成为提高能量利用率,满足从们迅速增加的健康和舒适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两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输出国对美国、日本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使发达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石油危机。
80年代初开始,美国人发现,70年代的限制建筑用能的政策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建筑病综合症、室内空气品质等问题突显出来。
进入90年代,全球温暖化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斜线称为服务曲线。很明显。需求越大,提供的服务越多,能耗量也就越大。而斜线的斜率的倒数,就是能量转换效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小服务曲线的斜率,即提高能量利用率。
能耗量叫做“固有(Standby)”能耗。它主要由三部分能耗构成:(1)
设备“大马拉小车”(2)建筑或设备的“跑冒滴漏”和冷
热损失;(3)某些设备(例如电脑或电梯)在“待机”即非运行状态下的耗能。这一部分的耗能属无谓的耗能,是需要尽量减少或消除的。
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掩蔽--舒适建筑---健康建筑---
绿色建筑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能耗甚至无能耗的阶段,第二和第三阶段是高耗能的阶段,第四阶段则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和未利用能源(Unused Energy)。
二、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生产的效益要远高于投资能耗生产的效益。
DSM技术从1993年开始陆续介绍到国内,至今DSM的思想还未被普遍接受,表现在:第一,很多房地产投资商宁可花巨资在设施的豪华上,却不愿为建筑节能措施多花一分钱;第二,认为能源建筑是政府业绩的投资环境的标志之一,而建筑节能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第三,某些部
门不愿意将DSM取得的效益让利于民,甚至实行垄断经营,“武大郎开店”。蓄冰空调技术是最典型的例子。
DSM的关键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政府行为主要有:
1.理顺能源价格,使价格能真正反映能源生产的长期边际成本。从价格政策上实行对建筑节能项目的补贴。
2.加强建筑节能化的标准建设。
3.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
4.制定促使能源供应部门和用户共同关心建筑节能的政策。
5.政府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基金,为建筑节能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6.采用多种措施鼓励用户使用节能设备。
7.政府还可采用一系列的措施鼓励
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三、气候变化与建筑节能
20世纪的最后10年,全世界政治家和学者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便是地球温暖化和气候变化。
为了拯救人类的家园,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确定了各缔约约方到2010年所承担的包括二
氧化碳在内的门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
尽管中国没有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但作为占地球村居民总数1/5的大国,保护人类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建筑节能具有保护地球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次意义。日本学者提出所谓“寿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价指标(LCCO2)”。以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来衡量其对地球环境造成的负荷。它主要指在建筑设备的寿命周期内,使用机器设备、消耗材料和能源所排放出的温室效应气体,如CO2、CFCS、NOX和CH4等,包括从设备、材料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制作、安装、运行直至最终解体全过程中的排放量。
可见,LCCO2既可用来评价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又可用来评价建筑物的能耗特性。它也标志着建筑节能观念的更新,以及建筑节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所谓“绿色建筑”,应当是LCCO2尽可能低、能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亲近自然和有益健康的建筑。
四、结论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无论是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就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